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2016年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10-27 [来源]:: [浏览次数]:

现代教育技术

专业代码:045114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较强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较高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的中小学(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及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如下: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基础,了解信息技术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信息技术及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五)熟悉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中职)课程改革,掌握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中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课程设置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 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详见附表一: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程说明见附件二。

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专业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是考试,也可以是考查;所有课程的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计分方式评定。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研究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应提交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经过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其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各4学分。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实践单位有关人员(有关领导和指导教师)共同组成。

四、教学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中职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毕业与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六、其他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要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七、参考书目

1.★斯马尔蒂诺.教学技术与媒体[M].郭文革,译.第八版翻译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R•A•瑞译.J•V•邓普西.教学设计和技术的问题与趋势[M].王为杰,译.第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4.★李艺.走进课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与评析(必修、选修)[M].北京:2007

5.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导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6. 王荣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发展点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 ★王海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

9.(美)加涅等著.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美)W·迪克等著.系统化教学设计(第六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美)迈耶.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2.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3.维尔斯马,于尔斯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9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14.王陆等.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发挥技术工具的威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5.张红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6.张一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7.(美国)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著,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8.G•西蒙斯著,詹青龙译.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19.基思.索耶主编,徐晓东等译.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0.克努兹·伊列雷斯著,孙玫璐译.我们如何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1.桑新民主编.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2.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23.柯蒂斯.J.邦克著,焦建利译.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4.余胜泉.教学软件设计指导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5.孙方等.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6.张德丰,周灵.VRML虚拟现实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7.汤跃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8.前沿科技曾顺.精通CSS+DIV网页样式与布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9.邹晨,阮征,朱慧华.Web2.0动态网站开发——ASP技术与应用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0.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八、重要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杂志》,《外语电化教学》,《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远程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ducational Technology》。

附表一: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补修课程。#跨专业毕业生必补课程。

附件二:专业必修课课程说明

1. 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教法

《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教法》课程目标:对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作全面、系统的分析。以高中信息技术一门必修课和五门选修课为主线,理清高中、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体系,探讨教材重组和二次开发问题。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探讨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培养目标问题。

2.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全面、系统地论述。通过介绍教学设计领域中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探讨目前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思考其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形成教学的基本理念、掌握基本方法和手段。本课程期望学习者在通过学习之后,能够系统掌握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过程,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3.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掌握有关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理论,能在一个特定多媒体编辑系统下,遵循教学传播规律和新课程理念完成综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并掌握在具体教学过程开展对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研究。

4.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设计与开发技术、信息化教育的模式和方法、项目管理能力及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较为全面而有相当深度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本课程集理论学习、技术开发、实践应用于一体。将需求分析、脚本设计、多媒体素材获取与加工,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综合运用,通过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过程领会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好的为信息技术教育和学校教育技术管理服务。